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0796)
作者:陈瑶;封利霞;
关键词:弱视;;立体视觉;;双眼视功能;;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斜视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7.09.035
〔摘 要〕 收集就诊及治疗的弱视患者104例,通过弱视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均≥0.8,两眼视力相差≤2行。根据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组(34例)、屈光参差组(36例)和斜视组(34例);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23例);根据首诊年龄分为≤7岁组(81例)和>7岁组(23例);根据弱视情况分为单眼弱视组(69例)和双眼弱视组(35例)。采用Titmus立体图对其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立体视锐度的差异。屈光不正组、屈光参差组和斜视组之间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4,P<0.05),屈光不正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好,屈光参差组和斜视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差;不同弱视程度患者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5,P<0.05),轻度组及中度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好,重度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差;不同首诊年龄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3,P<0.05),患者首诊年龄≤7岁比>7岁立体视功能好;双眼弱视组及单眼弱视组的立体视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首诊年龄的弱视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视力可以达到正常人水平,但是并未同步建立起正常的立体视功能,仍然需要进行针对完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因此立体视功能检测应作为弱视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