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604a0802081)
作者:杨乐;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蒋建华;
关键词: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短链脂肪酸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7.02.016
〔摘 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血清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经过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饮食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F组),每组各18只。HF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4、8及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18;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清SC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正丁酸。结果与同期NC组相比,HF组肝组织匀浆中TG、TC及LDL-C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第4、8及12周肝组织匀浆中IL-6、TNF-α、IL-1β、IL-18水平均较同期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NC组相比,HF组血清中乙酸、丙酸及丁酸含量之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同期NC组比较,HF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和丁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大鼠血清SCFA水平升高,SCFA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可能产生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