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700521、81500403)
作者:陈茜楠;徐琰;刘晓昌;梅俏;张卫平;许建明;
关键词: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RUCAM评分;;硬化性胆管炎;;危险因素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3.06.027
〔摘 要〕 目的 探讨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的住院患者中诊断为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记录其临床数据,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 共有105例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中位年龄55岁,男性占比54.3%,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所涉及的药物近80余种,前3位依次为中药(34.3%)、抗肿瘤药(22.9%)、抗生素(10.5%)。4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患者中,有7例(14.3%)患者存在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105例患者中治愈53例(50.5%),好转41例(39.0%),未愈7例(6.7%),死亡4例(3.8%),总有效率为89.5%。结论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以中药最为多见。药物还可引起类似于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因此应将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作为胆汁淤积和胆管造影异常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基础肝病对患者预后无影响。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以及白细胞计数高是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