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入选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期刊        
  •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生命科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
  •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期刊
  • 《全球公共卫生数据库》收录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4》收录期刊
  • 安徽省“精品栏目”期刊(2022年)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
  • 安徽省“十佳科技期刊” (2023年)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5 02 v.60 201-209     字体: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20A0195)~~

作者:欧阳欢;刘博;刘逸;查斌山;丁洋;胡先宇;陈智勇;

关键词: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中空介孔硅;下肢缺血;硫化氢;纳米载药系统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02.003

〔摘 要〕 目的 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 (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 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