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字体:大 中 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74340);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中医学科学研究专项(编号:HSRP-DFCTCM-2023-1-19); 上海市2023年度“科学与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3ZR1448400);
作者:唐银佩;朱正望;朱平生;蔡庆春;王兵
关键词:胆汁淤积;胆汁酸;肠道菌群;肠肝循环;相互作用;机制;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03.027
〔摘 要〕 胆汁淤积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肝病,若不及时干预,持续胆汁淤积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胆汁淤积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胆汁中主要成分胆汁酸(BAs)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为初级胆汁酸,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肠道后由肠道菌群重塑为次级胆汁酸,BAs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可调节BAs的合成及代谢,BAs与肠道菌群互作在胆汁淤积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BAs与肠道菌群间双向调控机制及其在胆汁淤积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为胆汁淤积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