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科学类)(编号:2022AH051505);
作者:孙晶璐;童利;王娜娜;吴阳阳;吴琼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GPR15;FOXP3;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03.013
〔摘 要〕 目的 探讨GPR15与FOX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标本132例,对照组选择距癌灶5 cm以上边缘的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GPR15与FOXP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GPR15与FOXP3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性。采用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PR15与FOXP3两者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GPR1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部位、神经侵犯、TNM分期相关,FOXP3表达与性别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分型、浸润深度、肿瘤出芽、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GPR15与FOXP3两者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Kappa系数=-0.019)。GPR15阳性组生存预后显著劣于阴性组(log-rank检验:χ2=4.3,P=0.039);FOXP3阳性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阴性组(log-rank检验:χ2=7.3,P=0.007)。年龄≤55岁、GPR15阳性、FOXP3阴性是促使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PR15与FOXP3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GPR15与FOXP3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精准治疗、预后评估的新型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