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73904);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TG-ZYX06-202144、STG-ZYXKY-2020023); 2023年度河南省中医学“双一流”创建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HSRP-DFCTCM-2023-2-08、HSRP-DFCTCM-2023-3-06、HSRP-DFCTCM-2023-05-08);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3ZY2057、2021ZY2111);
作者:党伟利;梁绿圆;曹佳蕾;丁申奥;魏炳琦;邱霞;马丙祥
关键词:PTEN;孤独症;动物模型;丙戊酸;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03.011
〔摘 要〕 目的 构建一种丙戊酸(VPA)和PTEN腺病毒(ADV)联合应用的PTEN基因下调ASD幼鼠模型(VPA-ADV),并与VPA和ADV两种传统模型进行比较,证明此模型在针刺治疗ASD造模的优势。方法 将怀孕12.5 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VPA(600 mg/kg)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VPA和正常组。记录新生幼鼠体质量、睁眼时间、尾巴畸形情况。正常组幼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设置为:正常(NS)组、病毒(ADV)组,病毒阴性对照(ADV-NC)组;VPA组幼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设置为丙戊酸(VPA)组、丙戊酸结合病毒干扰(VPA+ADV)组。观察5组幼鼠出生后的体质量、尾长、弯尾、负趋地性反射时间、骨骼畸形情况、21日龄神经行为学表现、脑组织电镜髓鞘结构;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PCR方法检测PTEN、P13K、AKT、GSK3β、MBP表达水平。结果 与NS组孕鼠活产幼鼠对比,VPA组孕鼠活产幼鼠畸形率显著增加,体质量增长慢,尾长增长慢,负趋地性反射时间长(P <0.05)。3个模型组较NS组体重增长慢,尾长增长慢,负趋地性反射时间长(P <0.05),且VPA+ADV组表现最为显著。3组模型旷场试验跨中央格时间、跨边缘格次数、跨边缘格时间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我捋毛实验中VPA+ADV组互动次数最少(P <0.05),且挖掘、自我捋毛次数最多(P<0.05)。三箱社交实验中,VPA+ADV组进入社交箱平均次数以及停留时间最短(P<0.05),其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越长、穿越第三象限次数越少(P<0.05)。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区髓鞘板层结构显示NS组结构清晰完整。与NS组相比,ADV-NC组髓鞘结构近似,3个模型组髓鞘结构分层、断裂,存在ASD病理改变及髓鞘损伤,其中VPA+ADV组髓鞘增厚、分层明显,严重的可见崩解。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结果均表明VPA+ADV组的PTEN表达下调约50%,最为明显。AKT、MBP均表达增高,GSK3β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表示3个模型组与NS组P13K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q-PCR结果表示3个模型组的PI3K-mRNA表达显著提高(P <0.05),其中VPA+ADV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VPA+ADV新型PTEN-ASD模型更符合ASD髓鞘发育异常的表现,且较2种传统模型有着造模价格低、活产率高、PTEN基因下调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