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编号:1804h08020236);;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KJ2019A0276)
作者:汪玲妹;管世鹤;张浩;杨凯;汪静;严荣荣;李太平;李姣;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0.06.012
〔摘 要〕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肝脏维生素D受体(VDR)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及其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Vit D体外能否发挥抗病毒作用。方法检测81例初治CHB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it D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组织VDR表达情况;Vit D单独及联合IFN-α处理HepG2.2.15细胞,检测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HBV DNA含量,分析各组细胞VDR、IRF-9、Mx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B组血清Vit D含量低于健康对照(HC)组(P<0.05);CHB组血清Vit D与白蛋白(ALB)呈正相关性(r=0.339,P=0.002),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性(r=-0.274,P=0.013),与e抗原状态有关(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HBsAg、HBcAb等无相关性;Vit D、VDR表达与CHB严重程度相关,重度CHB患者血清Vit D、肝组织中VDR表达水平低于轻、中度CHB患者;Vit D+IFN-α联合组较空白组、单独处理组HepG2.2.15细胞VDR、JAK-STAT途径分子IRF-9及下游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增强,HBV相关抗原分泌下降。结论慢乙肝患者体内可能存在Vit D/VDR信号通路的功能下降,Vit D可能通过上调VDR表达进而增强IFN-JAK-STAT信号途径发挥协同IFN-α抗病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