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308085MH150);;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13A167)
作者:陈琪;步仰高;王杨;陈志武;
关键词:缺氧缺血;;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色素C;;caspase-3;;小鼠;;新生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4.10.017
〔摘 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新生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HI)组和HI+IGF-1组,改良Rice法制作新生小鼠右脑HIBD模型。HI+IGF-1组于HI后即刻予腹腔注射IGF-1(50μg/kg),HI组及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各组皮质、海马、丘脑0、3、6、12、24和48 h Cyt-C、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 HI组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出现在皮质术后3 h,海马术后6 h,丘脑出现在术后12 h,明显迟于皮质及海马;2 HI+IGF-1组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在HI组表达明显增加的相应时间点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较HI组表达明显降低,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I组皮质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于术后3 h表达明显增加,6 h有所下降,12~24 h达到另一高峰,峰值时间点HI+IGF-1组的表达较HI组均降低(P<0.05)。结论 IGF-1可能通过抑制Cyt-C释放,减少caspase-3表达,发挥对新生小鼠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IGF-1对皮质的保护有两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