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1040606M172);;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资助基金(编号:XJ200819)
作者:苏虹;王忱诚1;王保龙;彭美玲;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未成熟树突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2.05.004
〔摘 要〕 目的探讨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可行性及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收集G-CSF动员和未动员的BALB/c♀鼠的PBMC,采用磁活性标记的细胞分选法(MACS)分选BALB/c♀鼠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及C57BL/6♂鼠的CD11c+未成熟树突细胞(iDC),建立细胞培养体系,经iDC体外诱导G-CSF动员和未动员的CD4+CD25-T细胞转换为CD4+CD25+Treg细胞(iTreg)。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技术检测诱导后细胞的CD25、Foxp3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功能,比较G-CSF动员与非动员组间iTreg的表型和抑制功能的差异。结果 iDC诱导G-CSF未动员和动员的组间CD25+分子表达率分别为(76.8±4.1)%和(90.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诱导产生的CD25+T细胞的Foxp3表达水平分别为(64.1±2.7)%和(59.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诱导G-CSF未动员和动员的外周血产生的iCD4+CD25+Treg均表现出免疫抑制功能,其中动员后诱导生成的iTreg的免疫抑制效应明显增强。结论应用iDC从G-CSF动员的外周血中诱导产生的iCD4+CD25+Treg具有更强的体外抑制效应,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