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2 v.44 158-161
字体:大 中 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77228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0413110)
作者:殷俊;王迎迎;李家斌;王谦;陈燕;程君;孙震;叶英;
关键词:β内酰胺抗药性/遗传学;;突变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09.02.005
〔摘 要〕 目的探讨1株携带新的突变ampC基因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及其与该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对该株携带突变ampC基因的细菌克隆其编码基因后进行序列分析,并使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定位该基因。测定其野生株、接合子与重组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酶动力学的检测。结果该细菌所产AmpC酶第14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由赖氨酸变为苏氨酸。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其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接合子、重组菌及野生株都对头孢西丁的MICs值均较高(>128mg/L)。等电聚焦电泳检测该AmpC酶的等电点为8.4。结论发现一株携带新的质粒介导ACT型ampC突变基因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以往报道有一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