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省财政支持项目)(编号:AHWJ2023A10015);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科学类)重大项目(编号:2023AH040405);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安全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编号:AYZJSGXLK202202006); 淮南市科技基金(编号:2021A254);
作者:张莹;张志苏;施自伦;赵沨;邢应如
关键词:肺结核;非结核性肺病;CD161+%;流式细胞术;诊断模型;列线图;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03.018
〔摘 要〕 目的 构建临床诊断模型区分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方法 收集258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信息,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式分为训练集152例,测试集106例,比例为6:4,根据患者诊断是否为肺结核将训练集分为结核组95例和非结核组57例,测试集分为结核组65例和非结核组41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肺结核影响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诊断模型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结果CD161+%(OR=0.768;95%CI 0.697~0.845;P <0.001)、AST(OR=0.961;95%CI 0.930~0.993;P=0.019)、吸烟史(OR=3.181;95%CI1.149~8.804;P=0.026)是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870(95%CI0.816~0.924)和0.887(95%CI0.827~0.94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度较好(训练集χ2=6.213,P=0.623;测试集χ2=6.197,P=0.625)。DCA表明该模型对肺结核发生概率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结论利用CD161+%、AST、吸烟史构建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便于临床快速区别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