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5 YFS0188);
作者:李柯汛1赵宇翔2曾强3黄贵祥1余洪涛1
关键词:栀子苷;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损伤;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肠道微生物群;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11.013
〔摘 要〕 目的 探讨栀子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缓解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5%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100 mg/(kg·d)]、栀子苷低剂量组[10 mg/(kg·d)]、栀子苷中剂量组[20 mg/(kg·d)]、栀子苷高剂量组[40 mg/(kg·d)],灌胃给药,持续10 d。测量结肠长度和小鼠体质量,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疾病活动指数(DAI);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1(MUC-1)、occlucdin、IL-6、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下降(P<0.01);MUC-1、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