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编号:COGOS-2022003);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编号:2022AH051157);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编号:2022xkj147); 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编号:2024Aa10034);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课题(编号:2024CSJZN00802); 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编号:202204295107020024); 2022年第二批线上出国(境)培训试点项目(编号:S222019004);
作者:焦佳佳、李佳璐、孙茜茜、殷云飞、谢成娟
关键词:慢性失眠;经颅微电流刺激;睡眠质量;电流频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5.11.02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参数的经颅微电流刺激(CES)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G1组)患者接受0.5 Hz、300μA的电流刺激;第2组(G2组)患者接受1.5 Hz、300μA CES治疗;第3组(G3组)患者接受100 Hz、300μA的电流、第4组(G4组)患者接受假刺激。使用治疗前后完成的多导睡眠监测、睡眠量表评估CES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0 d的治疗后,真刺激组(G1组、G2组、G3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均有改善。G2、G3治疗组弗林德斯疲劳量表(FFS)、睡眠总时间(TSL)、睡眠效率(EF)均显著提高,睡眠潜伏期(SOL)明显缩短,但G2和G3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S对睡眠结构没有影响。结论 CES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在一定范围内,较高频率CES改善睡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