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20A0165); 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资助—峰原提升项目(编号:2022xkfyts10);
作者:张雨晴,陈如婷,武郭敏,张红艳
关键词:(牙合)贴面;楔状缺损;断裂载荷;断裂模式;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3.10.03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和树脂组,每组30颗。纤维桩组用玻璃纤维桩和树脂核修复,树脂组仅用树脂核填充。分别用(牙合)贴面(G2)、颊(牙合)贴面(G3)和颊邻(牙合)贴面(G4)修复离体牙,将复合树脂充填(G1)和全冠修复(G5)的牙齿分别设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每组6颗。牙齿经过5 000次冷热循环和20 000次垂直压缩载荷老化。再对所有牙齿以0.5 mm/min的速度进行静态加载,直至断裂。记录下来每颗牙齿的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 纤维桩组和树脂组的组内断裂载荷均为G5> G3> G2> G4>G1,且G2、G3、G4、G5的断裂载荷显著高于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树脂组比较,纤维桩组组间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3断裂形式多为修复体脱粘接,有利于再次修复。结论 颊(牙合)贴面修复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效果最理想,纤维桩不能显著增强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断裂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