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19A0264);;安徽理工大学2021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21CX2121)
作者:吴梦云;蔡茹;李伊凡;汪学龙;姚湧;
关键词:弓形虫;;包囊;;脑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3.02.002
〔摘 要〕 目的 探究弓形虫慢性感染期间弓形虫包囊在感染小鼠脑部各区域的分布与病理变化对小鼠行为与神经精神的影响。方法 使用弓形虫Prugniaud株灌胃小鼠,记录感染小鼠病情;分别在小鼠感染的第10、30、40、90、120、160天取感染小鼠脑组织,分离出海马下丘脑、前额叶、纹状体和小脑区域,HE染色观察并记录各感染区域的包囊数量和神经病理变化。结果 弓形虫感染小鼠出现竖毛、弓背等症状,在第40天最为显著,随后逐渐恢复,遗留偏瘫和原地打转等症状;在各时间节点,弓形虫包囊的数量均以海马下丘脑最多,前额叶和纹状体次之,小脑最少;弓形虫包囊的直径随着时间推移均呈增大趋势。慢性感染期间,在脑组织各区域均可观察到弓形虫包囊噬神经现象等特异性病理表现,上述弓形虫脑炎的病理改变在第40天达到顶峰,后逐渐恢复,至第120天增至刺激峰,随后逐渐恢复。结论 弓形虫慢性感染期间的行为和神经精神症状与弓形虫包囊在感染小鼠脑部的定位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呈现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