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2e07020045);
作者:吴剑霄;张慕春;郭婧怡;杨立状;胡宪文
关键词: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术后谵妄;脑网络;相关性分析;ROC曲线;预测;
DOI:专辑:医药卫生科技
〔摘 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监测下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在围术期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105例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于术前1天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进行评估,手术开始前使用fNIRS监测患者执行任务态时的脑氧饱和度变化,并于术后24、48、72h使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3D-CAM)评估患者POD的发生情况。进行脑网络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执行任务态时fNIRS监测数据与POD的关系,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检测模型拟合优度。结果 在105例患者中,有效分析例数为100例,其中20例(20%)发生POD。脑网络分析显示POD组(0.069±0.118)功能连接相关系数r值低于非POD组(0.073±0.084),其中右侧初级躯体感觉皮质-右侧初级运动皮层(RS1-RM1)、左侧前极区-右侧布罗卡三角区(LFP-RBA44)通道连接性低是PO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结果构建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与0.78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均P>0.5)。结论 fNIRS监测的脑氧饱和度数据提取出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与围术期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POD的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术前RS1-RM1、LFP-RBA44脑网络通道连接性低是PO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托fNIRS预测POD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干预并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提升医疗质量,推动精准医疗实践。